实习报告 ——来自浙江大学新闻系本科生的实习现场


[修改时间:2017/6/8  编辑:武汉工程大学自考]
 
一,简介


    浙江大学新闻系在校本科生一般在500人左右,除去还没有招进来的大一新生,今年暑假大约有为数400的三个年级学生原则上被安排了实习。其中大二为中期实习,为期2个月;大三则连同下半年在一起有7个月左右的实习期。 

    浙江大学新闻系的专业设置与其他新闻院系大致相同,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广告学三个专业,其中每年还从其他专业的大二学生中招取若干名学生转入本系,组成主持人班,从属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学生的实习也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内,包括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各大电视台,报社,广播属下的不同媒体,其中少量学生在外省及本省的其他市级新闻单位实习。其中广告专业的学生主要流向各大广告公司。

    新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从它安排的实习时间长度就可见一斑;同时也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实习又很大程度上与学校所在城市的媒体发达程度有关。浙江省及杭州市的各大新闻单位在整体上在全国处于上游水平,但是与北京,广州的发达地区相比,也存在很大的差距,至少数量上要少的多,因此学生对实习单位没有太大选择的余地。其次在新闻单位实习的学校远不止一个学校的一个专业的学生。就专业而言,中文系及其他专业的文科学生乃至生物学专业的学生都有在新闻单实习的;就学校而言,杭州的其他高校以及外地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也有很多在新闻单位实习。因此一个暑假中,至少有400人在杭州为数不多的新闻单位实习。同时,特别对大三的学生来说,这个暑假连同下个学期的实习对以后的工作至关重要,所以一向被视为热门专业的新闻其就业压力也可见一斑。 

    
二,上路


    在上个学期末,新闻系的学生们就开始联系实习单位了。系里面负责宏观的调控以及开介绍信,具体的事宜都是自行联系。 

    对多数的学生而言,是希望自己进入有实力和有活力的媒体,但是人多粥少,所以以前甚至出现过某些部门里实习记者比正式记者还要多的现象:这对实习单位来说只是多放几张办公桌,对学生来说,也只是那么多人挤在那里,即使有采访任务下来,分摊在自己头上的份也可以想象了。 

    针对这样的现象,系里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比如让低年级的学生尽量回自己的家乡的新闻单位实习;其次还把学生分流到行业报去,虽然行业报的影响小了一点,但是它也有着新闻媒体操作的规范的流程,同时在这样的单位实习能使自己对相关行业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对自己以后的定位也是很有帮助的。

    尽管如此种种的压力,一般学生还大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实习单位,一方面得益于老师的推荐,另一方面也得益与自己学新闻以来练出的磨嘴皮子工夫,亲自去新闻单位找相关的领导或记者游说。毕竟对多数的学生来说自己是没有什么门路或关系的。 

三,实习


    实习和上班没有两样,因为自己的表现是实习成绩、学分挂钩,更和以后的工作挂钩,自然人人不敢懈怠。累一点倒是无所谓,即便是现在顶着炎炎的夏日跑现场,学生们也是无冤无悔的。最怕的就是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面看看报纸没有事干。 

    其次还怕没有融入工作系统中间,也就是说没有给具体的采访任务,都是自己跑新闻,发回来的稿件或是照片不一定会发。还有有些指导老师光顾自己跑任务,撇下实习生。“没有被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有热情不能发挥出来,是最头痛的事情了。”一位在报社实习的同学说。 

    其次还有实习报酬问题,工资当然是没有的,全是按劳所得,光写还不行,一定要稿子被用了才有,实习记者的稿费只有正式记者的一半,再加上有的稿件是几个人合写,本来就短短的一则消息没有多少字,最后到手的钱也是自然是可想而知。 

    当然,尽管学生们有着种种抱怨,但是实习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大概没有人会否定的。有一位老师对学生说,即便是听听人家是怎么样接电话的也是对自己有帮助的。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有一位同学在新华社浙江分社实习,头几天带他的老师叫他看看书,他还有点不大乐意,但是时间一长,就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在新华社里面这些天对自己的采访写作是用巨大提高的,和在学校里学习以及校报做记者是完全两样的感受。这个是其他地方甚至普通的新闻单位中是学不到的。 

    与其他专业不同,新闻系学生的实习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一旦作品出来了,其他人都可以看到。看着署上自己大名的文章出现在不同的媒体上,其成就感也有油然而生。 

四,就业


    就浙江大学新闻系历年的情况而言,很多学生在就业上是“专业不对口”,除去继续读研究生深造以外,其他真正进入媒体工作的不及总数的一半。就具体的分布来看,有进政府部门做公务员的,有进企业做市场的,也有去高校做老师的,等等等等。究其原因,一是进入新闻单位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压力,特别是进一些优秀的有影响力的媒体。这些媒体在用人上完全是走市场化的道路,面向全社会招聘,不在乎你是什么专业的,进去以后也是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媒体也是彻头彻尾的企业单位了。况且省级单位的要求更高,竞争更激烈,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是没有多大的竞争优势的,因而,也有很多学生是进入地市级的新闻单去工作的。 

    其次,也可能与专业和行业的自身特点有关。记者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与社会上不同的人群接触,交上大量的朋友,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记者的采访是有一条固定的线路的,如文体,经济就是这样的大类,一旦长时间与一个领域接触,也能是自己变成该领域或行业的半个专家,这也无意中为以后的跳槽打下了基础。而事实上记者是一个高跳槽率的行业,只要去报社看看,你会发现年轻人多,为什么?除了年轻人有干劲,善于抢新闻以为,还有就是在有了一定的资本基础以后,很多记者开始转行了。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有经验的老记者,老编辑在这个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下来的。 

    
五,一点感受


    以上是对浙江大学新闻系实习以及就业总体情况的分析,虽然是一个个案,虽然是一个很特殊的专业,但是它也包含了任何一个专业实习的各个要素,特别是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来说,笔者希望以此来反映高校实现环节上的各种问题和学生在实习中酸甜苦辣,以期待获得大学生朋友们的一点共鸣。(完)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上一页】
>